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何以动辄为情牵 (第1/3页)
约莫一千年前,大荒洪泽境历经十日战乱,六头蝮蛇修炼成人,族民聚集成群,屠戮生灵,为祸一方。同年,二郎真君杨戬率亲兵草头神围剿,不到半月旗开得胜,大军势不可挡,所向披靡,昔日以无辜白骨铸仙岛,今日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折戟沉沙,自食其果。而战场漫漫黄沙翻飞,掀倒断壁残垣,埋入凄风冷雨、滚滚尘烟,在大雪飘零前,大军凯旋。 仙岛外是一片原野,广袤无垠,荒无人烟,衣衫褴褛的青年匍匐在不起眼的角落,双目涣散,蓬头垢面,他压着一条已然气绝的巨蟒,这巨蟒的七寸被咬断,头颅和尾巴被钝刀切下,切面并不整齐,而它的腹部只剩下一张皮,内里的rou被掏空,青年反掌横握蛇rou,麻木地撕咬、咀嚼、吞咽,下巴流淌着鲜血,脸上满是脏污,倏地!青年动作猛顿,刀口舔血数十载锻炼出的敏锐让他神经紧绷,他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离此地,可双脚却似乎与地面粘着在一起,令他退无可退,逃无可逃,耳边好像有古老钟鸣、神佛低语,一声一声,槌击敲打他的三魂七魄,他赤瞳震颤,久久无法平静。 “踏——” 长天外血染碧苍,金戈铁骑浩荡磅礴,号角阵阵,战鼓擂响,青年仿佛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手中的食物应声落地,鬼使神差地朝声源处望去,浩瀚大军正向他迫近,同时迎面而来的是浓重的血腥气和杀伐之威,像成群结队的雄狮满载而归,但利爪未缩,獠牙未收。青年远远的看着,无法不被为首者吸引去视线,那是普天之下绝无仅有的气势与威严,傲睨万物、卓尔不群,强大到让人甘愿臣服,让野心家惺惺相惜,他在远处就能感受到对方澎湃汹涌的法力,那主帅骑在高头大马上,背逆暮辉,气宇轩昂,持奇特神兵——三个尖头两面刃,九尺余长,似有液体沿着刀锋流动,青年认得,那是血。 会让狼群闻之兴奋的血液。 蓦地,那主帅好像是看见了他,抬手示意停止行军,随行旁侧脸上嵌着刀疤的高大男人冷喝道:“前方精怪拦路,还不速速将他擒来!” 青年不曾反抗,他觉得自己快要抓住直上九天的风帆,又或许是知道面对他们,挣扎不过是蝼蚁之力、蚍蜉撼大树而已。待他被拖拽到主帅跟前时,仰头而观时才能真正看清他的脸,丰神俊朗、举世无双,血溅肩颈,银甲斑驳,威武难言。而令青年为之向往又恐惧的,是他的双眼,他并不低头看他,只是垂眸凝视,他在他不动声色的打量中看到了他的狼子野心,鹰视狼顾、鸱目虎吻,像藏匿在草丛里伺机而动的毒蛇猛兽,满腹城府。 青年浑身一震,猜度出他的身份,银铠龙披、冠顶三山,阙庭三目、兵出三尖,昭惠显圣二郎真君,云华长公主之子,玉皇上帝之甥,姓杨名戬,可惜了这高贵的出身,竟要凭靠自己赤手空拳打天下,日子过得连他都不如,可见寄人篱下倒不如颠沛流离。他放眼望去,各路妖魔规整列阵,他不禁好奇,分明是神仙,身后的兵将却是成千上百的妖王,他是想获得他们的潇洒恣意,还是想将自己身上的枷锁抛给众人,他不知道,一千多年来,他从未看透过杨戬,但此时此刻,他十分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故而,他对周遭兵将的厉声呵斥充耳不闻,直挺挺的给杨戬跪下,抬起头颅,目视其双眼,果然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赏与意料之中的暗芒,而他此举落在旁人眼中只是求饶。 许久,那不怒自威的天神启唇开口,语气中夹杂微妙的试探,“男儿膝下有黄金,你为何跪我?” “男儿膝下有黄金,但能力不足时伸而不屈只能得到一地大粪。”青年面不改色道。 杨戬但笑不语,半晌,才道:“若想得偿所愿,最好起身与我说话。” 青年闻言一愣,随后迅速爬起站直身子。 “为何要杀那蟒妖?” “因为它要吃我。” “你要求什么?” “我求法力滔天、权倾天下、荣华富贵,而您,我可为您肝脑涂地,成为您手中利刃,让您免染尘埃。”青年眼中迸发的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急迫,也是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狠戾。 杨戬轻轻一哂,道:“你很聪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能看破旁人需要什么。只是我为何要借刀杀人,又为何要用你这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亡命之徒1?” 青年毫无征兆地勾唇嗤笑,眼中含带讥讽与自嘲,无所顾忌地端量起杨戬,道:“您看起来既不好色,也不贪财,但您愿意听我废话,可见是因遇到同类而有了兴致,所以您为何要借刀杀人,您心知肚明,而我,自信能为您立下卓着功劳,真君老爷,论头脑我不及您万中之一,但我与您都明白,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勇怯系于势,强弱系于形,您又为何觉得我一定身无长处呢?” 逆天鹰若有所思地凝视青年,却不多言。 杨戬只是付之一笑,旋即下令行军,大军越过青年,比群山巍峨险峻,青年心间一沉,却听那天神道:“你若能安然无恙寻到灌江口,我便为你寻一位法力高深的师父。” 声音与方才的轻蔑相比多了几分淡漠,却如一簇烈火灼入青年心脏,他激动地深呼吸几回,身上干涸的血渍仿佛都有了生命和温度,突然,他朝身影即将隐没在山河间的杨戬行礼大拜,高声道:“都徊谢过二郎真君!” 在这之后,青年得一方妖王教导,修为大增,甚至青出于蓝,鲜有敌手,并在暗中为杨戬办过不少事,而他虽受杨戬差遣,却一直在外自立门户,不愿归入其门下,又在数年耳濡目染之下,习得杨戬五分脾性,阴晴不定、不择手段、疑三惑四,自也学得了他的才华谋略、御下之术,他常言伴君如伴虎,杨戬比君王难伺候得多,说杨戬的脾气就跟粪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酷暑里屎都能热化,就他还冷冰冰的纹丝不动。 他性情乖张,杨戬刚愎自用,对他的任意妄为不满已久,但表面上二人互相掣肘,实际上却是青年一直处于下风,他其实不明白杨戬为何会容忍到现在,而不是直接杀鸡儆猴,所以才一再试探,只是千年之后都不曾得到答案,而因他虽然懂得能屈能伸,但天生不愿臣服人下,如今也早已习惯与杨戬暗中较量。 再谈百余年前,妖界困兽场凭空出现,势甚盛,根本强固,在十余名妖王掌控之中,主场在大荒东山之脉,其余小者不可数,此间恶行暴戾,是为驯化凶兽,再诱捕法力低微的妖怪或妖群幼崽,使其与凶兽作殊死搏斗,欣赏虐杀嗜血之态。彼时杨戬初登司法天神之位,察究此案时,深知狡兔三窟之理,若贸然举兵攻打,定会功败垂成,也不过是抱薪救火,提高敌方的警惕之心,若欲除其害,反助其势,倒不如不出手。是故,他选择按兵不动,先行蛰伏,乃先勘诸敌之间,知内外,再遣派心腹深入,使其内部自相残杀,逐步瓦解,于是,先有专作驯养凶兽的噩荼王死于九头鸟下,尔后祸水东引,牵连到搜捕凶兽的霍笃、琮柔之身,十四个当家人首次出现嫌隙,再到后来,困兽场商路受阻、下属谣言纷纭、妖源生变、疑似有人与外族勾结,等等,到新天条出世时偌大的困兽场已经分崩离析,活着的当家人只剩下平山王与隆勉。 隆勉本是诸妖默认的主事,统管余下十三人及其妖众,但困兽场这些年来日渐倾颓,他的威望早就大不如前,如今又与平山王分庭抗礼,双方昔日称兄道弟,如今视若仇敌。而在杨戬以雷霆之势处置东山莽族之后,三界战战兢兢,更别说做贼心虚之人,困兽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