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红颜路_第65章 神秘的老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5章 神秘的老人 (第2/2页)

杜山苦笑着说:“我这是没工作了,回家看看我父母。”

    老人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杜山说:“好,好啊,一看你就是个好小子,只是不知道你怎么没了工作?你是什么毕业的啊?”杜山说:“我好歹也是黑川省工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嗨,这不是找不到工作吗,有了个工作,又被人不高兴就给辞了。”老人突然大笑起来,说:“也别急一切都是定数,都是定数啊。”

    杜山苦苦的一笑说:“老人家,你过去也走过背运吧?”那老人神秘地一笑说:“谁没走过背运呢?有的人苦尽甘来,有的人是甜头吃的太多了,苦也就等着他了。”

    来到了村头的汽车站,老人说:“家里也没什么吃的,你去买点吃的喝的,总不能到家饿着吧。”杜山笑了,说:“好,我这就去买。”

    村头有家不大的超市,杜山买了瓶酒,一些熟食,走了出来,看到老人显得格外精神站在那里看着自己,老人十分满意地说:“好,回家好好喝喝酒,看看我的家,今天就麻烦你了。你会得到好报的。”

    杜山笑着说:“老人家,我看你也不是个一般的人,回老家也没个人跟着啊。”老人眼睛湿润了一下,马上说:“来车了,我们上车。”

    来了辆公交车,杜山扶着老人上了车,老人伤感的眼神让杜山觉得这个老人时候要发生什么。

    开了半个多小时,车到了黄山店,老人站了起来,看着就在眼前的村子,杜山搀扶着老人下了车。

    村里几乎没什么人,绕过一条小道,老人突然站住了,眼里涌出了泪水,哽咽了一下说:“这就是我的家吗?我上次回来还是十五年前啊,这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啊。”杜山说:“走,我们进去看看,这房子过去是不错啊,只是时间长了没人住了。”老人说:“都挤到城市了,谁还住这样的地方啊,唉,我也是早就把他忘了,可是我又突然想起来了。走,这就是我的家。”说着,突然大步地走了起来。

    杜山紧跟在老人的身后,走到大门口,一把很大的锁头把大门紧锁着,老人像是想到了什么,啊地叹息一声,说:“这人老了就是废物了,我怎么就把锁头的事给忘了呢?我怎么就不记得有钥匙呢?”两行泪水再也忍不住就流了出来。

    杜山赶紧说:“老人家,没关系,这锁要是不要了,我能把这门弄开。”老人马上说:“弄开,这房子也没人住,锁不锁的也没什么关系了。”

    杜山一拳就把门打开,老人惊讶地笑着说:“年轻人,到底是年轻人,亏了你跟着我啊,不然我就要死在马路上啊。”

    杜山走进了大门,院子里杂草一片,十分的荒凉,只有一颗高大的柳树,还显得有一些生机。但老人的神色却显得十分生动,看看这里,瞧瞧那里,说:“这里还是以前的老样子啊,你在把门打开吧,我们进去拾掇拾掇,弄点吃的,对,要喝酒,我也跟你说说我的事。”杜山就笑着说:“好,我就听听你的故事。”

    杜山打开了房门,里面尽是灰尘蛛网,杜山说:“你就找个地方坐下,我来收拾,然后我就弄吃的。”老人倒是爽快的人,说:“好,我各处走走,你就拾掇屋子,然后弄吃的。”说着走了出去。

    杜山就生在这样的环境,虽然活干的不多,但对这些事情也不陌生,打水,擦屋子,扫房子,一直干了两个多小时,屋子里才能进人,接着又把锅碗瓢盆洗刷一遍,切好了食物,老人刚好走进来。

    杜山笑着对老人说:“这么多年都没回来,是不是都不认识了?”老人摇头说:“岂止是不认识,就没看到一个人,嗨,年轻的时候就想往出走,老了就想回来,可是,你还能找到你过去的东西吗?来,倒酒。”接过杜山递过来的酒杯一口就干了。

    杜山把切好的食物摆好,对老人说:“你回来看看,就行了,还要赶车,还是早点回去吧?”老人的眼睛显得呆滞起来,说:“我回去?我回哪?我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啊。小老弟,我不知道你叫什么,你也不知道我姓什么,可是,今天我跟你的缘分是生死的缘分,你听我说,别急,我喝口酒再说。”

    老人又一口干了一杯,说:“我跟你说说我的故事吧,其实也说不上是什么故事,就是一个人从背运到好运,又到背运的遭遇吧。我今年七十岁,三十几年前,我是这个村的村长,由于那时他带领着村子发家致富,我成了当地的能人。”杜山忽然问:“我能问你叫什么名字吗?”老人说:“我本来不是告诉你,既然你问,我就告诉你吧,我叫张家刚,也许你听时候过这个名字。”

    杜山激动地说:“我听说过啊,我听说这个人还到市里当了大干部。”

    张家刚点点头说:“但我还是从村长干起来的。那时我们村是整个牡丹峰效益最好的村子,我建了十几个村办厂,个个的效益都非常好,这样我就被调到东宁县的乡镇企业局当上了副局长,给县里办企业。现在县里的那几家大型的酒厂和饲料厂都是我建的,后来我就调到牡丹峰市当上了城建局的副局长。十年前去即将退休下来后,我建了自己的工厂,牡丹峰石油机械厂。那其实是我买下来的。我的这个石油机械厂效益最好的时候,年销售收入几个亿,要说是风光,我还是自己当了自己的厂长才是真正的风光。可是,几年前我病了一场,我把厂子交给了儿子,此后我的命运就改变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