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1 (第1/1页)
襄春集是个很美的地方,约有一个普通镇子大小,中间一条主路,两侧商铺酒家林立。正值春日,镇子里繁花竟放,一阵风吹过都带着隐约的花香。 比景还美的是这里的姑娘,个个轻衣罗裳,比春日枝头的花儿还要娇嫩。因地处偏远,也不似中原女子那样养在深闺少有露面,市集上常见年轻女郎如男子般吆喝叫卖。 方行浅没来过这里,也没想到离魔教这么近的地方还能见到如此繁华景象。 但他不敢掉以轻心,襄春集的兴盛未必不是靠了魔教的护持。如果有人说这里有不少魔教中人行走其中,方行浅半点也不会觉得惊讶。来这里的路上他们并没有遇到追兵,却难保不会在这里被人埋伏着瓮中捉鳖。 毕竟他们的脚程再快,也快不过传信的鸽子。 好在韩栀对这里很熟悉,牵着马直接往最东面的马市走。方行浅跟在后面,满心的疑虑和焦躁。他有太多事想问韩栀,也知道韩栀根本不肯理会他,只能把话都闷在心里。 但他已打定主意,定要劝得韩栀不要再回采唐宫去,即使韩栀仍不肯和他同路而行,至少也要劝他去师叔、师叔母的墓上拜祭。 方行浅心里有事,无心欣赏路边景致,只闷头向前走。走了有一半路程,前面的身影忽然一停,方行浅心不在焉,险些撞到他背上。幸而常年习武练快了反应,方行浅迅速稳住身形,压低声音问:“怎么?有人跟着?” 韩栀摇头,“应是我错看了。” 方行浅快走两步和他并肩而行,胸中警铃大作,不着痕迹地用余光扫视四周。 这一看之下,倒真让他看见一位故人。 在意识到不该在这时候停下之前,方行浅已脱口而出:“苏公子?” 他前面的雨伞摊子边站着一位正在挑选纸伞的年轻人,那人显然听见了他的声音,放下手里拿着的伞,转向方行浅的方向,迟疑了一瞬,似乎还不敢确认,犹豫道:“是方大侠吗?许久不见了。 他的眼睛黯淡空茫,对着方行浅的方向,目光却落不到方行浅脸上。 韩栀忽然向方行浅扫了一眼,却没有说话。方行浅自知理亏,此刻却不好再装作没看见、拔脚就走了。 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他起了疑心。 他心中早已认定采唐宫宫主曾为了莫名的目的,隐没自身身份,混迹于江湖中。甚至很有可能是自己认识的人,所以在他面前才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不敢用本来的声音说话。 而苏公子出现的时机太巧了。仔细想想,他其实对苏公子所知甚少,只知道他家里是苏北富户,自幼眼盲,却喜欢听些江湖轶事,偶尔带着家仆到江湖“闯荡”。 方行浅之所以记得苏公子这个人,正是因为他眼盲。 那双盲眼让他想起了童年的玩伴,他早逝的师兄。刚认识时,方行浅无意中说起他的眼睛很好看,说完才意识到戳了别人痛处,刚要道歉,苏公子却笑了:“我也觉得生得好,多谢方大侠抬爱。”方行浅愈发觉得这位苏公子与师兄就连那单纯的性子也极像,因而心里不由自主又与他亲近几分。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魔教宫主伪装而成?何况方行浅与采唐宫打过数次交道,身处魔窟数日,从未听说过宫主眼盲。 虽如此想,那份怀疑犹在。方行浅拱手致意,随口问:“苏公子怎会来此处?” 苏公子年轻的面庞上忽然泛起红潮,支支吾吾道:“有位朋友邀我来,她说这时节襄春集正热闹,我被她说动了心思,就来了。” 他忽然又慌乱起来,左顾右盼,支着耳朵听周围的动静,嘴里喃喃道:“她说去挑两盒胭脂,马上回来找我,如今又去了哪里呢?” 方行浅迟钝地意识到,他所说的邀他过来的朋友,应该是一位女孩子。 这时苏公子已急得额上见了汗,方行浅刚想说帮他找一找,就听一个脆生生的声音自不远处的一个摊位传过来:“苏公子,再等我一会,你就站在那别动啊!” 苏公子这才露出放心的表情,对着那个方向哦了两声,颇有些恋恋不舍。然后才把注意力移回方行浅身上:“方大侠见笑了。你也是来玩的?” 方行浅含糊说有些事要办,见韩栀还站在一边,面沉如水,便抱了一丝试探之意,向苏公子介绍道:“这位是我的……朋友,姓韩。” 苏公子作了个揖:“原来是韩大侠,久仰,幸会。” 韩栀没有任何回应。方行浅也看不出他们有认识的迹象,替两人找了个台阶下,又客套几句,推说还有急事,告别了苏公子,与韩栀一道往马市走。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走到大半忽然天降骤雨,这种天气哪还做得成生意,估计卖马人也要早早回去了。韩栀把缰绳向他一递:“你走吧。” 方行浅不接,道:“我们可以仍同乘一骑,到下一个市镇再换马。” “我只带你走这么远。出了襄春集,你是死是活与我无关。” “那你呢?采唐宫会放过你?” “宫中之事,何时轮到正道人置喙?” 方行浅头发已被雨水淋湿,雨珠顺着下巴往下淌,他用湿透的袖子抹了把脸,洒然笑道:“谁要管你们宫里的事,但事关我的师兄,我不能自己一走了之。到时候你也不用顾着我,我自把欠你这条命还回去就是。” 他绕过韩栀往回走,走了几步又回身招呼还站在原处的韩栀:“走吧,我们之前路过客栈了。” 隔着雨幕,他看不清韩栀的神情,只听见他似乎是叹了一声:“也罢。反正你要走,也没那么容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