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青鸳 (第2/4页)
」 「如果温莎帝国的确像是你们说的那样强大,那的确可以缓解羲和城的窘境。不过,你应该还没忘记吧?」太一指着尤利娅,冷冷地说,「你并不是帝国的使者。」 出乎太一的意料,尤利娅没有退却,反而昂起了头:「没错,我不是帝国的使者。因为帝国根本没有必要派出使者。」 太一愣住了:「这是什麽意思?」 「陛下,如果和之队的目的是消灭秦国,那帝国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去处理这种事情。然而,这支部队的目的,真的是占领秦国吗?」 要占领的应该是敌军的土地。没有人类生存的土地不过就是一片荒土罢了。不管是和之国或者秦国,在过去占领对方的土地後,大部分民众不会遇害。因为不管是秦国还是和之国,都需要人民来开垦土地。但这支部队,只是在一味屠杀民众罢了。就仿佛它们的目的就只是杀人一样。 「因为它们的目的,就是屠杀人类。」 「证据呢?」太一皱着眉头问。 「那陛下准备如何解释和之队的行为?」 太一虽然无法解释和之队的行为,却也不认为它们的目的一定就是屠杀人类。 「除此之外,让我再告诉陛下另一件事吧。和之国早已经灭亡了。」 「什麽?」这消息太过於震惊,就连一直泰然素之的太一也坐不住了。 「这支军队,就是由和之国的民众,辅以异族之血研制而成的药物造就的。陛下可以在那些怪物的身上同时看到人类与异族的特徵。」 太一重新坐了下来。诸葛寒曾经派人送来过被割下了首级的怪物的屍T,那是一具地地道道的人类的屍T。但g0ng中的太医令也曾说过,从怪物的屍T中检测出了瑞兽的血Ye成分。 「牺牲自己的国家,献祭自己的民众。难道和之国的将军——不,做出这种事的人,应该不会是将军吧?」 尤利娅点头说道:「没错。根据我们的情报,和之国部队的首领是一名叫白狐的少年。」 「白狐?」太一皱紧眉头思索着,「我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 「总之,这位叫白狐的少年,如果他真的以消灭秦国为目的,真的有必要做到这种程度吗?消灭敌人的目的是保护自己的民众,牺牲自己的民众不过是舍本求末罢了。除非,这位叫白狐的少年压根就不想保护自己的民众。」 「什麽意思?」 「牺牲本国的平民,联合异族,屠杀秦国的平民百姓。能够做出这种事的人,一定是对人类持有相当的仇恨。陛下,我不清楚为何秦国会将异族视为瑞兽。但至少在我国、鹰巢城与和之国,都将异族视为敌人。异族原本就是与人类是对立的。如果这名叫白狐的少年,压根就不是人类呢?」 尤利娅注视着太一的眼睛,她知道,自己成功了。 「如果这个叫白狐的少年,目的就是作为异族,屠杀人类呢?这样的话,我们帝国是无法坐视不理的。秦国如果真的灭亡了,下一个就是鹰巢城,再下一个,就会是与鹰巢城仅一山相隔的帝国。」 「这也仅仅只是你的推测。」 「并不全是推测,不久前,一名来自和之国的逃难者血雾进入了鹰巢城,正是他告诉了我们血雾的计画。」 尤利娅的嘴角不自觉浮现出微笑:「陛下,我不是帝国的使者。因为在帝国看来,我们根本无须派出使者。这支怪物军队,是我们一定会消灭的。而我此行的目的,只是来考察秦国是否有资格作为帝国的同伴罢了。」 太一注视着尤利娅,後者毫不胆怯地瞪了回去。在沉默中,简的心跳跳的很快。有那麽一瞬间,她以为太一要因为简的无礼大发雷霆了。 後者只是大笑起来。洪钟般的笑声在园林间回荡。 「哈哈哈哈哈啊,好一招反客为主啊。你的名字叫尤利娅是吧!」 尤利娅不卑不亢地回答:「是的,陛下。我是帝部,隶属情报作战科的尤利娅少校。」 「你的名字,朕记住了。你说服朕了。好吧,朕就承认秦国的确需要其他国家的説明吧。」 尤利娅松了一口气。太一的下一句话又重新将她的心吊了起来。 「但是,仅仅说服朕是不够的。」 「不可,绝对不可啊!」 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太一刚刚说出要与帝国与鹰巢城结盟的消息,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不是一人、两人,而是几乎所有大臣,安静的朝堂变成了热闹的集市。人声鼎沸,嘈杂不堪。 「成何T统!」太一大声吼道,「朝堂之上,竟如同g栏瓦舍!诸位可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人。现在都成了一副什麽样子。唐元,你说!」 人群中站出一名个子矮小的男人,扫了扫衣袖,朗声说:「臣,吏部尚书唐元,认为此事不妥。」 「何处不妥?」 「吾泱泱大秦,立国不止千年。区区和之国,断不可依靠蛮邦之力,损我秦国之威名。」 太一气不打一处来。他现在感觉上次夺位时没把这些老顽固给完全赶出去是错误的。当时不知道是谁给自己谏言,要将前朝老臣留下,以便笼络人心。现在看来,他就该心一横,将这些老顽固丢到牢里发霉。 「我朝大军早已全军覆没。现在各地勤王部队虽然陆续赶到,但无论战力与数量都略显不足。若是没有外人支援,谁来守羲和城,你吗?」 出乎太一的意料,唐元将头上的乌纱帽摘下,以头伏地,喊道:「臣,连同臣之家眷、家丁攻击三百一二十人愿以Si报国。」 唐元的话似乎起了连锁作用,一时间,诸位大臣同时效仿唐元,纷纷解下头顶乌纱,跪地不起:「臣等皆愿举家Si国。」 这幅情景实在太过熟悉。在当年天启年间的最後一年,自己b父王退位时,也是同一幅光景。若是自己的孩子再大上个十岁,他可真要心惊胆战地看看门口有没有一位英气b人的王子走进来号召群臣将自己拖下王座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一很清楚群臣的力量。他叫了另一个名字:「诸葛丈,你不想说些什麽吗?」 诸葛丈是少数几个还在冷眼旁观的大臣之一。作为当朝内阁首辅,诸葛丈是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的意见不但影响着皇帝的意见,还代表着群臣的心声。 只见他缓缓走至殿中,挥一挥衣袖,作揖说道:「臣,窃认为与他邦联合,不妥。」 太一的心顿时凉了一半。诸葛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