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被灯火照耀的南京城  (第1/2页)
    洪武十五年。    特别是从清末彻底结束战争开始,大明的发展同时开始进入快车道。    首先是电力被发现,然后一系列关于电力的研究和探索应运而生。    看到时机成熟时,朱标便把灯泡的设想抛了出来,并且在一次偶尔的交谈中,启发了科学院的学士们使用钨丝尝试照明。    然后,很顺理成章的,灯泡就被发明了出来。    而此时的清末,距离爱迪生发明电灯还有二十年。    灯泡的发明,让科学院里无数学士为之狂欢。    特别是那些气海秘藏没有开启的学士,他们第一次发现,即便没有超凡力量,他们同样有能力驾驭超凡。    灯泡在他们眼中就等同于超凡。    这让他们振奋不已。    而后好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首先是蒸汽机的利用率有了大幅度提高,然后另外一种动力源也在朱标的启发下被发明。    内燃机。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蒸汽机第一次在大明亮相的时候,朱标就已经有意识的提出了这种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装置。    但当时的大明对于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还太过匮乏,科学院中的学士完全听不懂朱标在讲什么东西。    世界上还有比蒸汽机更好的动力装置吗?    但现如今十年过去了,通过研读锦衣卫不断从西方运送回来各种科学书籍,甚至在这些基础知识上进行创新,他们早已经不像十年前那么无知。    现在根本就不用朱标过多引导,自然而然的他们就想要开发出一种比蒸汽机更先进的动力装置。    而内燃机的研发自然就被提上了日程。    说实话,无论是电力还是内燃机,朱标最初的设想都是想要尝试利用灵力代替燃料成为动力源的。    毕竟这种能源清洁而且无污染。    但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最终他还是放弃了。    灵力的确是一种无所不能的神秘力量源泉,无论是用灵能材料打造武器还是机器对于这些开辟了气海的研究人员来说都轻而易举。    比如之前一炮轰沉了英军旗舰的弑神一号炮。    再比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研发出来的灵能车。    但始终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成本问题。    普通材料根本难以承受灵能符阵的灵压。    而若是全部使用灵材,无论是制作灵力车还是弑神炮的价格又都太过昂贵。    即便有大明这样的超级大国作后盾,像弑神一号炮那样威力的炮弹也打不了几发。    用灵能材料制作大威力武器用以震慑敌方这样的方案或许可行,但若是想要把灵力科技推广到民间,用于改善民生,却是千难万难。    一张照明符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照明问题,但一张照明符却需要一个开辟了气海的科学院学士花费一刻钟的时间篆刻。    这还只是人力成本而已,还有符篆所用到的各种灵材,一张照明符的成本绝对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了。    相信现如今的大明朝也没有人会奢侈到用堪比黄金的灵符仅仅作为照明工具来使用的地步。    至此,朱标终于醒悟,灵能和科技的融合只是妄想,或者说对于现阶段的科技发展程度来说想要低成本的利用灵气只能是妄想。    还是老老实实的发展基础科学来的更实在一点。    无论是朱标的前世还是现如今的清末世界都清楚的表明,只有基础科学的发展才能提高整个世界的生产力,才能让大明帝国的每一个子民都吃饱穿暖,用上电灯这样的照明工具。    或许在更久远的将来,等大明的科技水准超越清末甚至超越他穿越而来的的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灵能才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于基础科学。    毕竟在前世就一直流传着一句话。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神学同样可以用科学解释。    朱标期待着那样的时代到来。    内燃机的发明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汽车将不再依靠灵能驱动,意味着农业机械将要被普及,代表着卡车这种公路运输工具将要大批量出现。    当然也代表着装甲坦克时代即将到来。    而灯泡的发明则代表着电能正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这两样东西的发明,对大明来说都可以算说历史性的时刻。    而最先享受到这种先进科技带来的便利的,自然还是南京城的百姓。    洪武十六年的元宵佳节,这样一个与民同乐的日子,朱元璋难得的从清末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返回了明初世界。    和马皇后,还有朱标一家人一起走上了南京街头。    黄昏。    喧嚣但却和谐的街道上人来人往,每一个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享受着元宵佳节带来的欢乐气氛。    各种猜灯谜的活动已经被临街的店家摆了出来,虽然此刻才刚刚黄昏,但各式各样的灯笼却已经亮起,点缀在街道上,让节日的气氛更加浓郁了一丝。    “咱饿了,找地方吃饭去吧!”朱元璋抱着朱雄鹰满脸笑意的开口。    这就是他的大明,这就是他曾经作为放牛娃时最为憧憬的生活。    一日三餐吃饱穿暖,没有天灾更没有兵祸。    大元朝给不了他这样的生活,他被迫提起了刀剑。    而现在他不但自己实现了梦想,还带领着大明亿万万子民一起实现了梦想。    对此,他很满足。    “我知道前面有一家很好吃的面馆,好像是一个四川人过来开的,叫油泼辣子面!”朱标笑着提议。    “走、去尝尝!”朱元璋听到油泼辣子喉咙顿时不自觉的滚动了一下,抱着朱雄英的脚步都不由加快了一些。    很快一家人就坐定,朱标又去旁边买了几个烧饼,每人分了一个。    朱元璋看都没看,直接咬了一口。    然后他就察觉到不对劲了,打开烧饼一看,里面竟然夹的有rou。    “好香的肥rou!”    “这老板聪明啊,竟然能想出这种方法来卖烧饼!”    朱元璋扭过头看向烧饼摊,他发现购买烧饼夹rou的百姓都已经排起长队了,这让他不由一笑。    他还记得当时他带兵第一次进南京的时候,也来这里买过烧饼,那时候莫要说烧饼夹rou,就一个普通的烧饼,前来购买的人也寥寥无几。    而现在,显然是真的不同了。    “这段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