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折子七 来客 (第2/2页)
道他们不亲嘴。” 赵明轩瞪大眼,爬起身来道:“他们也会亲嘴?!”小小脑袋瓜转了转,实在幻想不出那场景,便趴倒下来,喃喃:“他们也亲嘴的呀……” “大惊小怪。”白旭直言:“阿爹说的,当最是稀罕,才会亲嘴的。” “还有这事儿!” “赵明轩。” “嗯?” 白旭本想说他蠢笨,但赵明轩就赖在身侧,烘得一侧身暖热暖热的,于是话到嘴边就咽下去了。 “弟弟?”今夜的白旭过分乖巧,让赵明轩摸不着头脑。但白旭翻过身就睡,压根不理会他。 夜里明明雨声繁杂,次日一早,雨真的就停了。 天一放晴,赵明轩就提来小瓦罐,拉着白旭去挖曲蟮。这回赵老头带上柴刀和鱼丝钩子,领着他们到附近小山边挖虫,径自寻着一片竹林子,挑到顺眼的竹子,横手一劈,利索削出一根鱼竿子来。不一会儿,娃儿的鱼竿子就做好了,一人一根提拎在手,大摇大摆跟在赵老头后头。 此次去的是小山上的水池子,雨后山泉涨水,鱼多冒头来;山泉水净,里头养得鱼更鲜美。赵老头当了大半辈子屠夫,后半辈为了当个渔民,也是使了老劲跑遍城里城外的水沟池子。一老二小坐在山泉边上垂钓,日头渐高,赵老头怕晒坏了娃儿,扯来两根枝叶繁茂的小树枝绑在他俩身后,叶子在头上支棱棱散开,葱葱郁郁的,权当遮荫。只是童心满盈,哪来垂钓的耐性。那两根树桠子不一会就晃来晃去的,手中的鱼竿更是一刻不得闲,一会儿甩一甩,一会儿扔一扔,钩子上的鱼饵没被吃掉过,几乎是被糟蹋没的。 一刻光景,山泉畔就剩赵老头和两根落孤零零散在地上的鱼竿子,白旭二人早跑去捉蚱蜢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逮住了一只,赵明轩将它塞进白旭手里,讨好道:“弟弟高兴不?若是高兴,唤我一声哥哥可好。”他俩还趴在草丛堆中,头靠着头,白旭乌溜溜的眼珠子映入了赵明轩在日光中的模样,有些刺目。 “就一声。”赵明轩满怀期待。 白旭眨眨眼,手一松,蚱蜢就弹跳而出,吓得赵明轩慌慌张张捕捉,耳边猛地掠过一声叫唤,他回过头,但见白旭那双眸子亮莹莹的,宛如戏弄人后得意的样子。 “咦?咦!不对不对、我刚刚没听见呀!弟弟再叫一声,刚刚叫的什么?” “你说是什么?” 赵明轩当是没听见的,就猜:“哥哥?” “诶。” “……” 少年不识下 回家时,三人皆满载而归。赵老头提着一篓子的肥鱼,而两个娃儿拿着一根小枝丫,上头是一只大刀螂举着镰刀般的爪子,实在太威风了。赵明轩说要将它养在哪儿才好,若是放在家中的葡萄藤架上,离房间近,从窗子看出去就能瞧见了。 “这般、咱们就可以天天看到它了。”赵明轩如是说。 白旭朝着他笑,偏就没回应。 当大刀螂攀到家里的藤架上时,日头已过中天。因为回来时过饭食时分,家中留了饭菜,晚归的三人就一人捧着一个大碗,在庭院里吃起来。娃儿在藤架旁正吃得欢,恰好赵当家随李云从屋内出来,二人寒暄几句,相互道礼。赵明轩甚为好奇,反观白旭端着碗静静看着他,应是看了好一会,张嘴就说:“赵明轩。” 赵明轩还记住先前的戏弄,纳闷极了:“叫一声哥哥罢。” 白旭却道:“赵明轩。” 算了。赵明轩作罢,低下头继续扒拉起饭碗子。 饭碗子放下不久,长辈们便忙碌起来。李叔收来的药材一包包往外搬,赵明轩看了一个来回,骤然间明悟了。跟出门去,门外不远处停着当日李家父子来时的马车。这马车因照看不便,这段时日都是托他人代为看管的;赵明轩外出回来时还不曾拉回来,这下像凭空变出来一般。 李云瞧见他来了,笑道:“这些日子多谢赵小哥哥看顾白旭。可惜家中事务多,不能再久留。”又将门口处的白旭招过来,道:“旭儿与小哥哥叙叙,稍晚些出发了,我再唤你。莫要走远就是。”说罢就走开了。 “你要回家了。”赵明轩心头隐约破了个孔,一种莫名的滋味钻进里头,胸腔处空空荡荡的。 白旭安安静静地站着,似乎对此安排了然于心。他没接赵明轩的话,不曾用一字一句说离别,只唤:“赵明轩。” 赵明轩这才听出来,这是早早的道别。 少年不识的滋味,竟是懵懂得连告别都分外生疏,只能用一声声叫唤告诉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