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万历皇帝下江南  (第1/3页)
    德州桑园。    “来了,来了,大驾来了!”    伴随着报信的骑兵喊声,以总督山东河南军务邢玠为首的一帮文臣武将们,全都赶紧整理衣冠准备好了迎接。    这里面绝大多数脖子上还挂着根铁链子。    看着就跟带着大金链子般。    这是上次跟着靖难的那些山东官员。    他们虽然得到赦免,但却也不能没有惩罚,除了罚俸三年之外,还有就是带罪视事,也就是以有罪者的身份继续当官,既然有罪那就必须带着锁链了,哪怕是象征性的带着。所以这时候的山东各地官员基本都这副打扮,而且杨大帅还派出密探,在山东各地密访,有敢不带的立刻举报,然后锦衣卫就过来拿人。    既然这样……    那就带着呗!    和这一点点羞辱相比,还是继续做官来的实惠。    反正杨丰也就能这样了。    他又不可能把山东的官员一口气全抓了,再说抓了也没用,再换上的还是科举出来的,还是士绅一家人,他根本没有自己人可以替换,最多也就是这样无理取闹般发泄一下阴暗的心理。    不过贪腐的确少了些,主要是他逼着皇帝下旨恢复了太祖酷刑。    剥皮实草。    允许地方百姓绑送贪官。    这种制度对士绅根本没用,但对那些异地做官的地方官多少有些用,毕竟官员和士绅之间也有矛盾,真要是地方官员过于贪婪,总会有士绅借着这个制度动手的。至于另外最重要一条,也就是士绅恢复交税,这个多多少少也象征性的有了一点,毕竟官员们本身并不拒绝多收税,既然圣旨已经下了,他们总要象征性收点。    尤其是目前这种局势下,那些士绅也不想给杨丰借口。    总之……    比过去强了点。    但也仅仅是一点而已。    至于老百姓那里肯定没有任何改变。    难道目前的大明底层百姓真有能力绑送贪官污吏?    开玩笑!    出不了县就得被盗杀。    官绅的确有矛盾,但在对付刁民上可是很团结,最终杨丰主导的恢复太祖旧制的所谓改革,也和封建时代所有改革一样,沦为没什么卵用的裱糊,就这还只有北直隶和山东遵守,连河南都没人鸟,山陕也没搭理,再往外就根本当这些都不存在了。    “好端端个花团锦簇的盛世,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    河道尚书杨一魁看着前面逐渐走来的队伍感叹道。    他这个是工部尚书。    更准确说其实是以工部尚书衔总理河道,驻节济宁,专管河道,和京城的工部尚书不一样,类似于后来的兵部尚书督师,只不过他是专管黄河治理,主要任务是确保漕运安全,另外还得确保怀淮河不会淹了凤阳。他最后就是因为这个被万历撤职的,潘季驯的治河只是保护漕运,但却把黄河泥沙全都逼到了洪泽湖的出海通道上,导致淮安下游河道不断上升,出不去的淮河水堵在上游。    但凤阳作为皇帝祖坟不能淹的。    必须得保护。    最终整个明朝的黄河治理就处于一种令人崩溃的状态。    护了运河护不了皇帝祖坟,护了皇帝祖坟就护不了运河,好在这个问题到咱大清就解决了。    随便淹呗!    用不着特意保护凤阳的。    只要能确保京城的铁杆庄稼们能吃上江南大米,沿淮死活并不重要。    不过最终的解决还是铜瓦厢大决口,    “陛下在他手中,我等又能如何?”    邢玠说道。    紧接着他走向前方。    杨一魁跟着。    很快大驾前导的仪仗过去。    然后巨大的马车或者说大與,在他们面前停下……    “臣总理河道工部尚书杨一魁叩见陛下。”    “臣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山东河南军务邢玠叩见陛下。”    ……    然后转眼一片撅起的屁股。    然而前面的大與上却没有任何动静。    邢玠和杨一魁疑惑地抬头,就在此时一个小胖墩出现在他们视野,后者走到他们面前,多少有些局促的向他们行礼……    “杨部堂,邢都堂,父皇陛下并不在大與之中。”    他说道。    “皇三子,陛下何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