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3号的女人 (第3/6页)
我摇摇晃晃地退出停车格,电动车顺畅的行进声载着我上坡。外头yAn光开始增温,尚且温煦的风扑面。我盖上墨镜、压了压口罩的夹鼻、拉下黑褐sE的安全帽镜片,出了邮局切左转灯出班。 从邮局到第一个投递点的路线都是研究过的。虽然我在这城市土生土长、就学到rEn都在其中活动,还是有很多地方是我没去过的,第一次的出班就给我这样的感觉,因为我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路可以走,甚至跟着师父到定点时还Ga0不清楚怎麽到的。後来我研发了个人认为更省时的路,一直到後面区段变更、市容交通的变化,形成了现在的途径。这一段过程现在变成预测红绿灯的提神时间。 1 所以变动就会触动我的适应能力,这也是我经历过那些日子後才T会到的人生能力。 现在即将前往的区段是我最後学的,当时还是刚入局还不到一年的菜鸟,犹记那位稽查威慑力十足的大手扣在我肩头,说:「这区没问题,新改得很顺啦,我觉得是新区里面最漂亮的,如何?」 他的「如何」等同於「去吧」,想到我还不由自主地回说「考虑一下」──毕竟那时候这区段急缺却没人愿意接手,想必有屎──还真是有点菜胆,只是没过几小时,自我判断了一下就同意了。 稽查当时得逞的笑依然让我印象深刻。後来又觉得我个X真的大收敛,连拳头都没紧过。 真的跑过之後T会到跑前师父说:「简单啦!没问题!就这样而已。」跑後却说:「g!ji8难跑对不对?那一条街跟那一间OOXX。」的两样情。一两年过去,这区段荣升为y区之一,加速跑到微血管爆裂都还是b别区慢回局。 时局变化,小到如邮局也是。因应业绩下滑的单位合并,我们争取到增加区段的机会,於是这一个y区终於得以翻身。经过讨论、争执、拍桌之後,割出大半也吃了些许,其中一条就是杨实街。 今天的路况与红绿灯搭配不太好,b平常多等了两个。 转过最後一个弯,我解开信件上的橡皮筋束缚,拿起投递的第一封信。 杨实街2号。 这条街是一条略为向下的斜坡,号码的分布并不对称,主要是单号那边个位数号码只有两户,连接的是一大片空地,让我无奈的是它看起来准备要整地了;双号一直到百号,接着被一条大路切断,过红绿灯之後才接上去。 1 投递的路线当然是规划过的,因人而异,我的观点首要就是顺,接着可能考虑某些公司开的时间、起点与终点落在哪最好、大小宗信件是否先出……等等要素当然还有人是一条一条跑完最简单那一派;这一区的路线安排从杨实街双号小开始,但到了一百号後转往大条路的双号,而杨实街73号是在红绿灯的另一边,所以是我这区段路线最後才跑的部分。 面对这条街心情难免复杂,最早吃下来的时候还是一条户数零散、绿地与预定为绿地的街,最後仍不敌建商的扩张力。这一条齿列不正的绿sE牙龈慢慢被栽了根,长出一栋栋风格不统一的牙齿。73号原本也是一块地,在它开始处理地基的某一天我经过,看见了那台车以及那nV人。那是我即将送完的时刻,原本想着便当与饮料的脑子瞬间就被她给占满,以至於当天最後一封挂号完全忘了去叫。 那nV人就在那块地旁,最终如我预想,那里成了她家的地址。 回想中断。我顺利投过两间後有一封挂号,按电铃、等回应、回应、等人出来收,流程简单不多话,有时候就是住户会随兴问个问题,最近最常有的就是「你们现在都没声音的馁」。确实啊,跟过去噗隆噗隆响的野狼125b起来,电动车简直极致的无声。此外就是新制服的评价,都说很帅?难道这一套是公投出来的? 投信、按铃、送出挂号或是纪录投递时间、管理员室……邮差这工作算是千篇一律的血管通道中每天都存在不同X质的血球吧,投递的经历与遭遇映S着我的步伐,我透过这个过程调整着我的人生想法,补足我曾经的缺憾── 「喂?谁啊?g嘛?」 「你好,有一件欠资邮件喔,麻烦出来看一下。」就是早上那张明信片。回应电铃对讲机的声音慵慵懒懒。 「蛤?什麽东西?你找谁?」 我加强我的咬字复诵了一遍,这nV生好像还是不懂我在说什麽,声音听起来可以确认八成是被我按电铃的声音吵醒,希望我只是传教或是按错间让她可以弹回枕头上。 最後她只能认命说了:「喔,等偶一下……」 1 然後如我预期地得知这张寄给她的明信片居然要额外收钱时,难以置信地说:「这g嘛收钱啊?不是寄给我的而已吗?」 我只好耐心地跟她解释明信片上的邮资不足1元,然後必须加收手续费8元,所以得跟她收9块钱;基於我个人的职业态度,我同时很快地告知她这也可以不收,只是明信片要退回恐怕找不到寄件者……我拉了一下尾音,让她明白这张卡片上面的心意恐怕会石沉大海。 「喔……还要给9块喔?」她看起来还是不太甘愿,但拿了明信片翻了翻,惺忪的有点萌蠢的脸蛋漾出抹笑容,「原来是那个阿呆寄的。喔,好啦,9块喔?9块……我进去拿喔。」 「我可以找你一元。」我提醒她,避免她真的蒐集九个一元给我。 看着她还有点摇晃地退回屋门的身影,我感受到些许甜蜜,这表示对方那些蚯蚓文字的意念传达给了喜欢的人还能在睡眼惺忪的状态下解读!这不就是默契?,即使对方还得付出9元,也被解释成阿呆的风格,或许这张明信片会更令她印象深刻吧,也或许未来他们会一起回想这一个契机。 不过…… 只是进去拿个十元,太久了吧? 在我差点再度按电铃时她出来了。 「不好意思,这个──」说着,她的动作示意我把手打开。 我打开,然後看着红铜sE的人头一个一个总计九个地落到我掌心。妈的,刚刚根本没听到我说的嘛,耳包吗? 1 「谢啦!」说完,她cH0U走原本捏在我指间的明信片,砰地关上大门。 我突然有点质疑寄明信片那男生的眼光了。 在这户耗太多时间,等等得稍微加快动作补回来了。 接下来几间都很顺利,投递就是一种经验技术的展现:眼看下一间号码与挂号,接着手脚开始控制机车到达,最後手指捏好最佳投入信箱的角度放入,旋即轻转龙头回到路上。关於中间那项信箱的部分真要看该户人家用哪款的,有一些装那种有盖子的真的很麻烦,还有取信盖子塴开,从上面投下去从下面掉出来,或是用一加仑宝特瓶甚至塑胶袋当作信箱。另外还有门缝派、机车坐垫与汽车雨刷派以及我家没信箱没门缝但请找洞塞进去派。 像是理解周遭的人际关系那样,若弄不好就会有麻烦上身,b方说接下来这间的挂号。 电铃得按两次,通常按第一次没人会理你。接通了,听这回话的声音,是那个P孩。 唉,感到麻烦。 屋内传来细碎的说话声,随着门咯一声,发型刺人的他探出头来就说「g嘛?」 我报了他的名字跟挂号,他看一眼後脸就皱了起来。 「靠杯沙小,怎又罚单啦?你帮我看看是哪里?」 1 挂号信封上是透明的,也不自己看。 「这个在信明路二段跟开源街街口,红灯右转。」 「喔g!被拍的?」 「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