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若有活路,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第2/2页)
都只是为了“坑蒙拐骗”而已,不过皇帝的仪式来的更为盛大,骗的人更多。 子不语怪力乱神,世人却大多都会敬畏鬼神。 相较于于百姓有利的实事,当权者更愿意做那些虚的,只是因为成本更低,却甚至于更加有效。 若有活路,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周彧能做到的,也仅仅如此而已了。 皇帝此言,百官跪伏皆称赞道:“陛下圣明。” 诸事毕,百官退朝, 那高台之上的人淡淡地说了句:“周卿家留下。” 周彧便被留了下来,等百官退出了大殿,周彧自觉地跪了下来,深深地叩首:“臣——请陛下恕罪。” “哦?”高台之上的人身着龙袍,约莫不惑之年的岁数,稍显富态,声音总是带着几分不疾不徐的散漫,有着掌握着他人生死的权利,不论他言语如何行为如何都足矣令人胆战心惊,也就不需要故作威严的色厉内荏,“你何错之有?” 周彧言语中带着几分谨小慎微:“臣之今日都是陛下给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臣与陛下自然是一条心。” 皇帝嗤笑了一声:“朕还以为周督主威风太久了,忘了从前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了呢。” 周彧全程俯首,自不敢直视天威:“奴自然清楚,奴今日所有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陛下能给自然也能收回去。” 皇帝算是满意了这个回答,并未继续施压:“那你今日这一遭,是为的什么?” “自然是为了陛下,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豫州水患,虽受灾程度不同,受灾者却多达数十万,数以万计的百姓家破人亡背井离乡,这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周彧言语间稍有停顿,继而道,“朝中有些官员欺上瞒下,以至于陛下不知实情,甚至于不知长安城外有这样多的流民。 他们不为民请命,却用自己府上的余粮施粥,到底是真的心善还是别有异心?” 坐在那位置上的又有哪一个是不多疑的?即便是枕边人都要提防一二,周彧只是浅浅的提了一嘴,而对方便想得深了去了。 至于皇帝到底清不清楚豫州的灾情到底如何,那自然是“不知道”的。 周彧继而又道:“而他们都知晓臣是陛下的人,臣的意思自然是陛下的意思,陛下爱民如子,只是此事争议颇多,陛下多番考量,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而已。” 空旷的殿堂内寂静到落针可闻,皇帝似乎思虑了许久,最终“龙颜大悦”,欣然道:“周卿家怎么还跪着,快快平身,此番你为朕分忧居功甚伟,赏黄金百两。”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周彧跪下叩首谢恩,此番便算是过关了,只是以后还有得磋磨。 伴君如伴虎,皇帝喜欢聪明的,却不喜欢太过聪明的,周彧的“先斩后奏”,皇帝虽面上不显,心中已然生了芥蒂。 皇帝虽然耽于酒色,但能走过夺嫡之争坐到如今的位置上,又岂是庸才?那心思怕是比谁都重。 周彧退出宣政殿拾级而下,盛夏里初晨时分的日头已然带了几分灼人的燥热,惹得周彧有几分心烦意乱,一挥袖袍不由得苦笑,要说后悔却是不悔的,做了这样的事反而心安。 皇帝好不容易将自己扶起来与朝中诸般势力分庭抗礼,又怎会轻易地将自己拉下去,至少近几年不会。 假以时日,未必不会培养一个更好掌控的。 作为皇帝,从来不在意党羽之争,互相牵制此消彼长,而皇帝是执棋人,独坐钓鱼台,皇帝怕的从来都是一家独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