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权力?反抗?死 (第1/2页)
笔者引用的图片是俞鸿钧的灵堂门口。俞鸿钧曾任中华民国财政部长、行政院长等要职,俞在中华民国撤迁来台後致力於稳定国家财政。虽然照片里出现的人影寥寥可数,看似冷清且平静,不过人们看到的往往都是片面的...... 这场丧礼可等同於「权力的展现」。 在这样位居高位,且具有影响力的人士的丧礼上,免不了出现党政军高层、各界要员及权贵人士来到此地送俞的最後一程,最後「锦上添花」的就是蒋中正与蒋经国两位权力核心人物的莅临,这应该让主人家的脸面增光不少,毕竟人Si後的殡葬活动一直是千古以来的人们无所不用其极的去追求,如何让「Si人」走得风风光光、大模大样,来彰显自身或家族的权势、财力、人脉以至孝心的一个场合,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巩固以及扩张社会资本的机会。也就是这样的社会互动之中,这场丧礼的「焦点」已被权力的发散给模糊了,表面上是吊念这位居功厥伟的政要,但这都是虚与委蛇的,现场「所有」的「所有」都幻化为权力的展示舞台。这些人无意也无须刻意展露权力,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权力的象徵,不管如何掩饰都隐藏不了的。 我也天马行空的想像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出现在那个告别式的现场。如果能成真,我将会看到什麽?是哭天抢地的哀戚场面,或是权贵人士的虚伪嘴脸与惺惺作态,还是充满党国sE彩迂腐文言文式的追悼文。我想三者都会看到。但最可怕的,必须要更细心才能T会到的,也要台湾岛上的「被统治」阶级才能通透的,是在这表面的、欺骗人的和谐与和善底下,暗cHa0汹涌的权力流动,这些权力的发酵伴随着腥臭味,W糟了台湾人的自由权利,另外更与台湾人的生Si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何如是说呢?我将权力与Si亡间的交互关系分为两类,看完後就可知个中原因。 第一种是在权力的压迫下而Si亡。 从一九四九年戒严开始到一九九一年惩治叛乱条例废除为止,台湾有长达四十二年的时间垄罩在白sE恐怖之下。由国安局统筹领导下面的情治单位,例如:警备总司令部、国防部情报局前身为保密局、调查局前身为中统局、国民党党部系统等......这些情治单位以「布建民间县民收集情资」、「电话监听与邮件检查」、「建立黑名单掌控异议份子」、「公家机关设置保防人员」等方式控制人民的活动与思想。在密不透风的情报网下,人民的一举一动都被政府了若指掌、尽收眼底的监视着,言论被箝制,思想被取缔,所以导致当时的台湾人噤若寒蝉,不敢随意的发表言论或从事政治活动。但在一个高压统治且人人自危的时代,总会有人不愿做顺民,他们宁可轰轰烈烈的Si,也不想低声下气的像当奴才般的过一辈子。这些人成为了时代的先锋者,他们将自己的X命与青春作为换取自由民主的筹码,经过了无数先烈们的牺牲奉献,才让如今的台湾人能够自由的环境下安居,呼x1着新鲜自由的空气。 在这些烈士当中,陈智雄先生可说是一个代表X的人物,他是第一个被国民党以案枪决的政治犯。陈智雄一九一六年生於屏东,二战之後在印尼从事珠宝生意,并且在印尼暗中提供日军留下来的大批武器,援助印尼民族的解放革命军,帮助印军训练部队且实际参与作战,对印尼的立下了汗马功劳。目睹了印尼人经由自己的奋斗,完成了摆脱殖民者的魔爪并建立自己的国家的创举,陈智雄在此时便想到了在台湾正受到国民党高压统治的同胞们,还有台湾人数百年来不断被殖民、束缚无法当家作主的的憋屈,因此就投入了台湾运动的行列之中,来为台湾人出一口怨气。一九六一年底,陈智雄x1收萧坤旺、戴村德等人组织「同心社」,拟以此组织推动运动,但不幸来往信件被调查局给拦截而使这些社员同志们被一网打尽。 陈智雄被起诉条文是惩治叛乱条例第二条的第一项,俗称「二条一」-唯一Si刑。每次开庭审理时,陈智雄均以台语回答法官的问题,并说台语就是我的「国语」。当他被捆缚完毕准备行刑时仍高呼:「台湾万岁,万万岁!」,接着再高喊:「台湾民主共和国万岁,台湾人民万岁!」陈智雄人生最後说的这一段话,蕴含着万千台湾人民心中的向望,藉由着他的坚毅的嘶吼声,朝天地以及国民党当权者发出最沉痛的抗议,至今仍在所有Ai台湾的人的心中回荡。 陈智雄在权力的压迫下失去他最宝贵、最富有热情的生命,他的牺牲也同样透露着有无数人在统治者打着保家卫国的旗号下被冤Si、被消失。在白恐时期有高达数千人或数万人被诬赖为共谍、匪谍、意图推翻政府还有其他莫名其妙的理由而被判处Si刑,且非常多案件是不经审判就当场执行枪决,这些审判者美其名是法官,但根本是政府的打手、爪牙,他们视法律程序为无物,并将权力视为玩物且运用的淋漓尽致。 当时的台湾已经不是个「法治」社会,而是「人治」社会,人凌驾於法,统治者要你Si你就Si,要你生你就生,人民毫无尊严与自由可言,像被当作蚂蚁一样蹂躏,因而终日生活於恐惧与愤恨之中。不过要记住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当一个结构内部压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一定会出现破口并且向外爆发,压力越大,反扑力道越大。同样的,往往在极端的恐惧与愤恨中,会萌生出更强烈的反抗意志和更多无所畏惧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